2024-02-22 23:05:10 | 专科行者网
普洱学院全国排名是:第506名。
普洱学院位于“一市连三国、一江通五邻”,14个世居民族聚居,被誉为“世界茶源 中国咖啡之都”的普洱市。学校始建于1978年,2012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省属公办普通本科高校,2022年1月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13441人。
学院占地面积2156亩,建筑面积26.28万平方米;学校固定资产5.24亿元,教学科研仪设备值1.044亿元。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114.1万册,数字资源23.5万册。建有校外实验实训基地272个,校内实验实训室91个,其中省级实验实训平台3个;科研智库平台18个。建校45年来,共向社会输送了近62000余名专业人才,学校被列为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高校。
学院专业
学院积极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构建结构合理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现有14个二级学院,共开设42个本科专业,园林专业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试点建设专业,美术学、历史学等24个专业在云南省专业综合评价中获评C等次,烹饪与营养教育等5个专业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茶学专业被评为省级新兴专业,智慧农业被列为云南省级新兴学科培育点。
四川农业大学的王牌专业排名介绍如下:
国家特色专业:农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林学、园艺、农业资源与环境、草业科学、园林、农林经济管理、茶学
省级特色专业:植物保护、园林、农林经济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土地资源管理、生物技术、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水产养殖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农村区域发展、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农业水利工程
四川农业大学简介
四川农业大学前身是1906年创办的四川通省农业学堂,此后历经四川高等农业学校(1912年)、四川公立农业专门学校(1914年)、公立四川大学农科学院(1927年)、四川省立农学院(1932年)、国立四川大学农学院(1935年)、四川大学农学院(1950年)等多个历史发展阶段。
1956年四川大学农学院整体迁至原西康省(1955年撤销)省会雅安独立建校为四川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四川农业大学,2001年四川省林业学校整体并入。学校现有雅安、成都和都江堰3个校区,占地总面积约4500亩,馆藏文献资源1165.89万册(件)。
国家级特色专业:茶学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化学工程与工艺、茶学
历史沿革:武夷学院是教育部于2007年3月19日批准设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创办于1958年8月12日的南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962年1月,在福州师范学院并入的基础上组建南平师范学院。1963年9月,学校与厦门、泉州等几所院校合并组建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文革期间停办。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复办。
学校办学指导思想:以为引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强化内涵发展,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开放办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接班人。
学校总体定位:地方性、应用型、有特色
发展目标定位: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学科专业定位:以茶学、旅游管理、艺术学为特色,积极培育新型工科,努力实现多学科协调发展
服务面向定位:立足闽北、服务福建、面向全国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培养思想品德优良、专业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学校校训:涵养穷索,致知力行
学校精神:艰苦创业,奋发有为
美丽校园:学校位于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坐落在“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武夷山,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等交通四通八达,特别是伴随合福高铁的开通,仅需1小时即可到达福州,3小时即可到达厦门、上海、南京、合肥、长沙等沿海中心城市和内陆城市,6小时到达首都北京,学校对外发展的空间半径得到有效缩小,办学区位优势不断凸显。校园占地面积3000亩,依山傍水,湖光山色,鸟语花香,四季如画。学校为福建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
办学条件:现有校舍建筑面积45.8万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1.7亿元,图书馆藏书238万册(含电子图书103万册),建立了期刊、报纸全文数据库、硕博论文数据库、知识视频数据库、电子图书等中外文本地镜像站点,有力提升服务教学科研水平。各类教学、生活、运动等设施齐全,人文化、生态化、园林化、数字化的现代校园初见雏形。
办学规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约1.5余万人。设有茶与食品学院、生态与资源工程学院、艺术学院、旅游学院、人文与教师教育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商学院、海峡成功学院、玉山健康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体育课教学部等15个教学院(部);43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
办学特色:根据应用型办学定位,结合区域特色,积极培育并初步形成具有闽北地域特色的办学特色。学校拥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重点学科(含应用型)8个、省级特色专业10个;中国社科院宋明理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生态产业绿色技术重点实验室、福建省武夷茶资源创新利用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竹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级以上特色创新平台25个;获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近500项;获批福建省2011中国乌龙茶产业协同创新中心;“朱子学研究中心”获批福建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武夷山世界文化遗产研究中心荣获福建省高校优秀社科研究基地;朱子文化教育示范基地入选福建省首批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示范基地。闽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落户学校,中共党史读书社、读书社为福建省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理论读书社。
师资力量:学校持续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积极探索创新人才管理机制,大力开展应用型教师培养,加强与企业互聘“双师双能型”教师。我校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专任教师780余人,外聘教师200余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1%,具有硕博学位教师占85%;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等国家高层次人才8人,省级高层次人才34人。此外,130余位院士、“*”、“闽江学者”和知名专家聘为学校特聘教授、客座教授、讲座教授,多国文教专家在校任教。
以上就是专科行者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专科行者网。2023-09-09 03:07:55
2023-09-11 09:19:17
2023-11-02 07:31:57
2023-10-29 21:42:30
2023-10-05 05:20:30
2023-10-11 14:48:18